当前位置:首页 > 前沿技术 > 技术动态 > 正文

关注 |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调研②再造生产力布局

  发布时间: 2017-06-14 10:43:05  点击数:

转自:山东产学研创新设计服务平台

中转自

        推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除了要在存量上力促转型升级,还要在增量上使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新动能,尽快“到岗”上位,成为主导力量。 

  伴随生产要素变革的,是生产力布局的再优化、再提升。山东既从当下着力,又从长远布局,一幅崭新的山东经济版图,正日渐清晰起来。 

  对准新要素用力 

  2010年,济南从中国科技大学引进量子通信团队。目前这个团队成长为国内量子通信产业化的领军者,在济南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域量子通信网络。据济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海波介绍,当前量子通信技术已经走到快速产业化的关口,济南正打造国际领先的量子技术研发和产业基地,未来将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济南能在量子领域走在前头,一是作为全省科教中心,发挥了科研底蕴和技术积累的优势;二是有超前眼光、敢于投入,量子通讯技术研发投入大、见效慢,但济南还是义无反顾上马。”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周飞说。  如果说旧动能是以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为驱动力,那么新动能的驱动力就是知识、技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当下需要向这些驱动力用力。  

  以开放眼光搜寻新技术,以开放手段组织攻关,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新技术需要的。位于淄博周村区的华安新材料公司,从巴黎气候大会上了解到低碳环保制冷剂将有巨大商机,但自己无能力生产,他们在全国搜索具有这一技术的院所,最后相中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合作,主动找上门开展合作。 

  目前,他们已研发出达到欧盟温室气体排放标准的产品,将于明年上市——全球市场需求量达300亿元。周村区委书记沙向东介绍,循着这个线索,区里与该研究所已经达成全面合作关系,力争开发出更多新技术产品。 

  依靠互联网创造的新模式,让用户参与进来,同样培育强大新动能。在海尔刚刚向全球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lat上,用户可以全流程参与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流配送、迭代升级等环节,“既是消费者,也是设计者、生产者”。现在平台上已经聚集了上亿用户资源,不仅如此,平台还能给全球企业提供升级服务方案。 

  “信息技术逐步融入其它产业,通过改造传统行业,提高要素整合效率,将形成强大的新动能。”西海岸新区管委会主任李奉利评价道。 

  通过互联网平台收集大数据,依照市场反应更新产品,已经成为培育新动能的新模式。互联网服装企业韩都衣舍,每款服装首批生产不超过500件,新衣一旦上网销售,就有26个维度的数据跟踪分析,精准判断消费者偏好,进行智能生产。与此相连,同韩都衣舍合作的200多家工厂,也都进行了数字化改造,随时满足生产需求。 

  据韩都衣舍董事长赵迎光介绍,在这种以大数据为核心驱动力的新商业模式下,韩都衣舍服装的售罄率达97%以上,去年营业收入超过14亿元,近两年年均利润增长率100%以上。  

  当今时代,数据早已不仅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成为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实际上,近年来大数据产业已成为各地争相发力的领域。我们了解到,济南、青岛等地都在规划建设大数据园区、大数据中心等平台。 

  补短板就是培育新动能 

  短板是潜在的动能,补短板就是培育新动能。对山东来说,无论是现代服务业,还是高端制造业,都属于这个范畴。 

  去年,我省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服务业占比达到47.3%,首次走过二产,但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3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本身就是新动能,服务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又被喻为经济转型的“中场发动机”,补上服务业短板,对培育新动能功莫大焉。 

  立足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各地的共性做法。胶州让人刮目相看的是,最大限度发挥这些优势,打造一流平台,引来一流项目。因为区位原因,4F级的胶东国际机场坐落胶州,同时因为靠近青岛港、胶济铁路从这里路过,胶州成为少有的实现海陆空铁四种方式联运的城市。依托于此,胶州建起四个“国”字头经济区,飞机维修、金融租赁、京东电商产业园等现代服务业项目纷纷进驻,仅济铁物流园引进战略合作者建设的冷链物流园,就投资25亿元,在国内同类园区中最大。 

  服务业是环境经济,依托良好的营商环境,无中生有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一些地方的有效做法。枣庄市薛城区是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无区位、交通优势,然而总投资5亿元的北京电影学院教学实习创作基地,却落户在这里。引进这一项目的天穹文化发展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坤对记者说:“项目立项后,政府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服务,承办了所有的手续办理,而且在10天内全部办完。” 

  在“互联网+”条件下,一些传统企业成功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淄矿集团是一家有百年历史的采煤企业,随着煤炭资源枯竭,去年它从挖煤摇身变为在网上卖煤。他们打造的齐鲁云商数据平台,是省内首家煤炭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将全国的用煤需求和供煤信息集于一体,这边一发布需求,那边就有煤炭供应商接单。自去年12月12日试运营至今年5月,电商平台已实现线上订单总额194.6亿元,订单总量4109.7万吨。  

  制造业是山东的优势,但山东制造业中低端产品多、高端和终端产品少。在制造业领域培育新动能,需要拉长这个短板。 

  位于潍坊高新区的力创电子,是一家年销售收入仅1亿元的小企业,却掌握着国际专利,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董事长王立峰告诉记者,生产发动机的潍柴,以前的喷射系统依靠进口,他们瞅准这个市场,研发出自主产权的天然气发动机喷射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 

  借助包容性强的龙头企业,培育出有独门绝技的新产品,是潍坊高新区的一个路子。当地已有力创电子、盛瑞驱动等多家堪称“隐形冠军”企业。 

  位于周村的山东赫达,主要产品是纤维素醚这样的中间产品,近年来以此为原料,研发出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植物胶囊,安全性、稳定性远高于当前普遍使用的动物胶囊,目前年产量达到35亿粒。公司借此将逐步由精细化工向生物医药产业转型。 

  降低中间产品比重,开发更多更好的终端产品,山东赫达是一个代表。在这方面,山东有类似条件的企业比比皆是,需要尽快行动起来。 

  这也是一些产业基础薄弱地方培育新动能的路子。鲁北的庆云县,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的机遇,承接京津高端产业转移,与通州区达成协议,一次性引进了30多个高端项目,并为此专门建设了工业园。 

  抓住“人”这个核心要素 

  近日,济南市发布“人才新政30条”,最高的奖励额度达到1亿元,被称为历年来分量最重、含金量最高的人才政策框架。 

  而县级市禹城,近日也一次性拿出2600万元重奖创新人才。 

  从正在谋划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省会济南,到财政并不宽裕的县域,纷纷拿出如此含金量的人才政策和举措,其潜台词再清晰不过: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无论依靠何种生产要素支撑,根本上还是要通过“人”这个核心要素来推动、来运筹。 

  一路走来,各地对人才的重视令人欣喜。 

  在青岛市李沧区,区内一处房地产烂尾项目改头换面,建设了国内首个专门延揽国内外院士的人才高地——青岛国际院士港。这里提供的软硬环境堪称顶级:一个院士团队配一幢多层小楼,五年不收房租,酒店公寓、人才公寓、博士创业园等配套一应俱全,临近院士港,布局了3000亩的创业园区。据院士港办公室高鹏介绍,目前已签约入住的院士33名,其中海外院士13人,未来签约入住院士将达到100人。 

  院士是人才争夺战的主角。据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网站的统计,在山东工作的中科院院士仅10人,人数排全国第14,中国工程院院士(不含资深院士)在山东工作的仅15人,排全国第10。可以看到,山东在院士人才的争夺中,有许多工作要做,希望有更多地方跟上来。 

  青岛这样的沿海大城市,招揽高端人才尚需大动干戈,而对于更为广大的县域及驻地企业,如何解决人才问题? 

  禹城市委书记张安民介绍,当地有几十年的功能糖产业发展基础,已经形成了以保龄宝、龙力生物等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产量占全球近40%,当地企业已经依托各地人才建立起19家研究院,60家省级技术平台。 

  产业规模大、聚集度高,对人才的吸附能力就强。而对于一些成长中的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则需另辟蹊径。 

  诸城的迈赫机器人,主营业务是为汽车企业提供智能化工厂整体解决方案,为解决人才、研发问题,迈赫在产业基础雄厚、条件更好的天津建立了研究院,研究院独立运营,招揽吸收当地的人才技术,成果优先输送到迈赫。 

  从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县域来看,迈赫的做法值得推广。这里有个前提,这种研发机构必须是“自己的”,研发成果方能为我所用。某县就有切肤之痛:当地引进一个光伏项目,投资方将生产放在当地,研发则放在了省外,结果可想而知,当地项目的产品总是落后于人,更谈不上什么竞争力。 

  人才不仅靠引,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机制创新,培育挖掘本地优势。淄博市常务副市长杨洪涛介绍,近日淄博与驻地的山东理工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推进“校城融合发展”。根据合作协议,山理工引进人才,视同市里引进,给予资金支持。双方成立理事会,共同梳理项目,每年给予研发、转化项目资金扶持。 

  淄博开创性的工作不仅于此,据介绍,淄博高新区已在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建设了海外孵化器,目前已录入专家数据库2000余人,引进转化科技成果21项。向内挖潜和对外引进“两条腿”走路,淄博的做法值得借鉴。 

  新动能并不难求,关键在发现和培育。只要让蓬勃兴起的新生产要素不断发力,推动生产力布局优化再造,就能不断积聚和释放发展新动能,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推动山东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
(来源微信公众号:山东经信)



营业执照-山东炊事机械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10242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