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装备制造业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建设装备制造业强省,特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我省装备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经济总量突破性增长,增长速度高于制造业和GDP的增速,已经成为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1.产业规模和投资迅速增长。2010 年,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23.1%,比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速快8.1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25506.1亿元,同比增长29.3%;利税2522.5亿元,同比增长40.1%;利润1693亿元,同比增长43.5%;与“十五”末相比,年均增长都在25%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28.6%、26%和28%。2006-2010年,全省装备制造业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8040亿元。其中,2010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934.2亿元,占全省工业技改投资的比重达到38.2%,同比增长35.8%,比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增速快16.7个百分点。
2.结构不断优化,支柱产业更加突出。2010年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完成6397.1亿元,同比增长33.1%,占25.1%;交通运输设备完成5322.4亿元,增长37.8%,占20.9%;电气机械及器材完成4702.8亿元,增长25%,占18.4%;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3256.1亿元,增长17.3%,占12.8%;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3345.3亿元,增长28.9%,占13.1%。以上五大产业占全省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超过90%,成为我省装备制造业的支柱产业。
3.自主创新不断增强,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不断提高技术研发费用投入,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升。重点领域技术装备首台(套)自主创新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省政府对二批192个重点领域首台(套)技术装备进行了表彰奖励。全省装备制造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4家,占全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的33.7%,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42家。产品设计、制造水平、成套能力都有较大提高,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优势产品的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开发了高速龙门五轴联动数控镗铣床、三维数控激光切割设备、高效节能电机、连续逆流超声提取成套设备等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技术装备及高新技术产品。
4.培育了一批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2009年全省百强制造业企业中,有20户装备制造业企业,其中11个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重汽集团、潍柴控股、时风集团、浪潮集团、福田雷沃、济南二机床等一批企业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我省重型汽车、轻型卡车、农业运输机械、拖拉机、大型锻压设备、造纸机械等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其中农业运输机械占全国产量的79.3%;工程机械、石油机械、收获机械、改装汽车、金切机床、木工机床、内燃机、变压器、大型精密模具、轴承、液压元件等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2010年全省整车生产企业域内累计生产汽车176.5万辆,增长33.1%;民用钢质船舶464.6万载重吨,增长92.6%;金属切削13万台,增长4.8%,成形机床3万台,增长20.7%,金切机床产值数控化率已提高到50%以上,普通、传统数控机床减少,大型重型和高档数控机床比重上升;数字程控交换机187.9万线,增长14.6%;挖掘机54611台,增长58%;装载机69134台,增长62.1%;金属冶炼设备36955.6吨,增长29.1%;金属轧制设备3957.7吨,增长41.7%。全行业现有37个中国名牌产品,449个山东名牌产品,15个中国驰名商标,326个山东省著名商标。
5.重大技术装备发展迅速,高端装备制造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绿色高效发动机、高档数控机床、核能装备、海洋工程装备、风能发电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装备等重大技术装备发展迅速。潍柴动力集团在国内率先成功研发了满足国Ⅲ、国Ⅳ排放标准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高速“蓝擎”柴油机,动力性和节能降耗水平均有显著提升;济南二机床集团生产的大型快速高效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XKV2745×200双龙门移动式五轴联动数控镗铣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AP1000堆型核电站安全壳压力容器等核电产品正式投产,南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新型高速动车实现量产等。重点骨干企业新增各类重要加工及检测设备大部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部分引进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CAD、CAM、PDM(产品数据管理)、CAPP(计算机工艺过程设计)等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企业的工艺装备、数字化设计、数控化制造和网络化管理水平实现较大飞跃,高端装备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新兴产业比重低,传统产业比重高,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比重偏低,工业增加值率不高,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二是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专、精、特、新”的特色企业较少,缺乏生产规模大、制造能力强、带动性强,能够支撑行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大型企业集团。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弱,用于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研发投入不足。一些技术装备虽实现了国内制造,但未掌握核心技术,可靠性等技术指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四是产品结构中通用型多,大型重型成套设备和专用设备少,缺少国际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高端产品大量进口,基础零部件、功能部件薄弱。五是部分领域存在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一些地方和企业在项目建设中,竞相购置同类大型设备,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在继续,世界格局和国际国内经济正处在深刻调整的关键时刻,发达国家通过“再工业化”和发展“低碳技术”,重新重视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各国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步伐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业成为世界各国新一轮发展竞争的着力点之一,高端产业的转移步伐延缓。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外需市场萎缩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省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产业格局中整体上仍然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在世界市场竞争中仍处于弱势地位。我们面临的挑战将更加严峻。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成效显著。在国家继续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作用下,装备制造业保持快速增长,整体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发展,但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内生动力不足。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以及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要求,外延式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正确把握装备制造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努力开拓市场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升我省装备产业综合竞争力已刻不容缓。
产业发展面临新机遇。当前,我省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时期,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和产业转型升级对装备制造业发展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用足用好省里相继出台的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应对,脚踏实地,把产业发展的着力点由外延增长转向内在质量、素质的提高,把握机遇引导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向装备制造业集聚,确保装备制造业的良好发展势头,继续加快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前进步伐。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自主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技术改造和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提高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着力壮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培育扶持自主品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着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建设产业特色突出、区域布局优化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把全省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强省。(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建设高端高质高效产业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原则。跟踪产业运行态势,转方式,调结构,推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合理利用资源,发展低碳经济,推进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坚持自主创新,促进技术进步原则。加强产学研用联合,研发一批共性、关键性技术设备,突破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努力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三是坚持“两化融合”,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原则。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以智能制造为特征的高端制造业。
四是坚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的原则。加强协调指导,鼓励装备制造业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之间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规模效益,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
五是坚持国际经济合作交流,提高装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原则。紧盯世界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积极承接国外产业和资本转移,加强与跨国企业战略合作。鼓励大企业利用后危机时期的有利条件并购国外企业,实现产品、技术、品牌、研发团队和市场网络的统一购并,形成全球性的优势产业和著名品牌。
六是坚持依托重点工程协调重大专项,推进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国产化原则。以建设重点工程、实施重大专项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形成的市场需求,加快推进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国产化,保障重点工程需要,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基础配套能力、关键零部件、基础件的大幅提升。
(三)发展目标。
1.产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达到1.38万亿元,年均增长16%,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5%;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万亿元,年均增长15%;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利润、利税年均分别增长18%。2.产业发展方式明显转变。全面提高重大装备技术水平,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具有高技术含量、高技术附加值的高端制造产业体系;重点骨干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规模以上装备企业基本实现信息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优势;全省装备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有较大提高,经济效益居全国同行业前列;现代制造服务业快速发展,大型企业集团的现代制造服务收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0%以上。
3.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重点主机产品研发和制造能力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产品,全省装备产业新产品率进一步提高。提高技术研发费用投入,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科研院所等创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研发机构,争取新建12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对全省重点领域300个首台(套)产品进行认定奖励。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4.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一批“专、精、特、新”的专业化基础部件生产企业。到2015年,培育打造2户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的全球领先、拥有核心技术、可持续发展的装备制造集团;30户100亿元以上、100户50亿元以上、500户10亿元以上的装备制造业企业。
5.产业聚集程度明显增强。进一步发展产业集群,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聚带和国内重要产业基地,建设30个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装备制造集聚区,在部分优势行业建设我国乃至世界区域性装备制造中心。
四、发展重点
(一)做大做强十个重点产业。
1.汽车:发展做强6大类产品。载货车:进一步提升重型载货车和轻型载货汽车技术水平,加快发展中高档重型、中型和轻型载货车。到2015年,载货汽车生产能力提高到180万辆,继续保持我省载货汽车在全国的优势地位。轿车:开发“中高档”和经济型轿车产品,提升轿车基地发展水平,加快研发和推出新品,提高产品性价比,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到2015年“中高档”轿车产品占全省轿车的40%。客车:重点发展低底板公交客车、BRT城市快速公交车、新能源客车、适应高速公路需要的大中型豪华客车和具有自主品牌的高档旅游客车,逐步提升我省客车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依托省内院校和科研院所,搭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快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以大型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客车、低速电动汽车的产品研发体系,尽快形成高水平产业链,推进新能源汽车系列化、标准化和产业化。专用车:重点发展自卸汽车、罐式汽车、厢式汽车、粉料运输车、半挂车等产品,并逐步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可靠性及环保型产品转变,建立宽系列多品种多用途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汽车零部件:发展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汽车底盘系统、车身系统、安全系统、汽车电子等零部件和关键部件。2.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
船舶:发展常规船舶、特种船舶、船用设备、材料及零部件等优势产品:大力发展10万载重吨以下的集装箱船、油船、散货船、客滚船、远洋渔船、内河船舶及游艇、帆船、救生艇、观光艇、橡皮艇等。加快研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重点研发超大型油船、大型散货船、万箱级集装箱船等大型船舶;捕捞冷藏加工船、延绳金枪鱼钓船、大型拖网渔船等远洋作业船;小水线面双体船、穿浪船、科学考察船、破冰船等特种船舶;大型快艇、高速客渡船及150英尺以上环保复合材料豪华游艇、超大型钢质豪华游艇、铝合金豪华帆艇、豪华邮轮等新产品。到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年均递增10%以上。
海洋工程装备:发展做强9大类装备。着力提升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水平,大力发展重大成套设备、高技术装备以及高技术产业发展所需关键装备,重点发展做强海洋油气装备、填海围岛及航道疏浚工程装备、跨海桥梁及海底隧道工程装备、临港机械、海洋环保装备、海水利用工程装备、海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工程装备、海洋空间利用大型装备和海洋仪器设备等海洋工程装备,主要装备本地化配套率达到40%。
3.机床:发展做强7大类产品。重点研制一批重大、精密、成套装备;掌握一批制约主机、数控系统等产品性能的核心技术,提升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及关键功能部件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水平;形成主机、控制系统、关键零部件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重点发展数控车床,包括全功能数控卧式车床、大型数控立式车床等;车削复合加工中心,包括车铣、钻铣、铣磨等复合加工中心等;卧式、立式加工中心,包括数控化、精密化、高速化、工序复合化的专用机床;柔性制造生产线,包括大型、重型压力机生产线、数控专机生产线等;重型数控机床,包括镗铣加工中心等;数控机床功能部件,包括数控转台、智能伺服刀架、滚珠丝杠、高速精密电主轴、磨具磨料等;车用高负荷活塞铸造自动化成套装备等。运用先进制造技术、数控及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加快推进机床再制造产业的发展。
4.农业机械:发展做强8大类产品。重点发展大中型拖拉机及耕作机械、设施农业机械、大型联合收获机械、粮油及农副产品深精加工机械、保鲜贮藏设备、植保机械、田园收割机、园林机械等市场需要的装备,扩大出口,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巩固全国领先的整体优势。支持常林集团等企业,继续保持小型拖拉机(含手扶)产能优势;支持山东华盛中天公司等企业,发展棉花、粮食、油料等作物植保机械;支持高唐时风、日照五征等企业,大力发展农业运输机械;支持烟台冰轮集团等企业,发展农副产品保鲜储藏设备,食品连续速冻装置、食品真空冻干设备,果蔬预冷成套装置等。
5.工程建筑机械:发展做强10大类产品。重点发展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起重机、压路机、推耙机、平地机和建筑塔机、水泥搅拌车、高楼泥浆泵等产品。引导企业向节能、高效、可靠和环保型发展,广泛应用机、电、液一体化等高新技术,向大型化和小型化发展,提高配套动力技术先进性。支持山推股份公司等企业,加快发展推土机系列产品,保持世界先进、国内领先水平;支持青岛科泰重工、青岛科瑞特机电集团等企业,加快路面机械系列产品研发;支持山东起重机、青岛起重机、济南丰汇、福田雷沃重工等企业,加快大型起重机建设;支持方圆集团、鸿达集团、济南建工、中通汽车工业集团和华夏集团等企业,加快发展建筑塔机、水泥搅拌车、高楼水泥泵等产品。
6.电工电器:发展做强3大类产品。重点发展以锅炉、汽轮机、发电设备为主的电站成套设备,以变压器、高压开关、电缆为主的输变电设备,各类电机产品。重点做强一批大型企业集团。支持齐鲁电机、济南发电设备厂、青岛捷能集团等企业,积极推进大功率发电机组的研发,发展大容量汽轮机和工业拖动式气轮机。支持济南锅炉集团等企业,重点发展高温高压及超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处理造纸废液的碱回收锅炉、完全燃烧生物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支持山东达驰、济南变压器、鲁能泰山电力、万达集团、阳谷电缆、泰开电气集团等企业,积极采用微电子技术,向电器设备无油、防火、集成、智能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高压、超高压成套设备和智能电器。
7.内燃机:发展做强4大类产品。加快发展能为各类汽车、工程机械、船舶、农机配套的柴油机、汽油机、燃气机系列及配套产品。重点做强一批大型企业集团。支持潍柴动力集团公司,加快发展重型汽车、工程机械用高速柴油机和船用、发电机组用中速机。支持烟台东岳通用动力总成公司,扩大1.4-1.6升轿车用汽油机产能。支持威亚汽车发动机,加快推进汽车研发中心建设,开发生产各类汽油发动机。支持济柴股份公司,加快16V高效高增压天然气发动机的研发,培育气体发动机主导品牌,继续保持大功率陆用柴油机在国内的领先优势。支持胜利动力机械公司,发挥国内最大燃气发动机及发电机组制造企业优势,加强研发,扩大产能,继续保持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支持淄博柴油机,重点开发大功率船用柴油机、燃气及柴油发电机组、背压式工业汽轮机。支持莱动内燃机,加快国Ⅲ/国Ⅳ高速柴油机技术创新项目建设,尽快形成为轻型汽车、大中马力拖拉机、工程机、收割机的规模配套能力。
8.纺织机械:发展做强4大类产品。发展专用织造成套设备、非织造成套设备、产业用纺织品后整理设备、高速高精耐磨纺织机械配套件等产品。做强一批大型企业集团:以宏大集团、星火集团、东佳集团、天一集团等企业为龙头,加快推进青岛纺织机械专用设备基地建设,依托骨干企业整合资源,提升传统纺织整机的技术装备水平。加快机电一体化纺织装备的技术升级,研发应用新型纺织技术和机械设备,提升纺织机械技术装备水平。加快高效、连续、短流程等节能减排设备和在线能源、资源回收再利用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大纺织机械专用基础件、配套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力度。鼓励和支持中小纺机企业积极为大企业配套,开发特色纺机零部件产品,完善纺机制造产业链,形成优势互补和集聚效应。
9.轻工机械:发展做强3大类产品。重点发展造纸机械、塑料机械、食品与包装机械,提高光电机一体化水平,推进生产过程自动化。重点做强一批大型企业集团: 支持淄博国信轻工,发展废纸脱墨制浆工艺及成套设备;支持威海远航科技,发展高效节能粉碎调浆一体化成套设备;支持三金玻璃机械集团,加快发展多滴行列式制瓶机组及自动检验、包装生产线、大型液体包装线、多品种灌装机等专用设备;支持青岛琴岛电器,发展全自动多层螺旋发热线生产线;支持潍坊现代科技,发展全自动高速回转式贴标机;支持威海印刷机、青岛瑞普电气等企业,加快发展胶印机系列产品。
10.石油化工机械:重点发展大型系列轮胎成套装备、石油钻采系列装备等产品。重点做强一批大型企业集团:支持青岛高校软控、双星机械、山东豪迈、东营金泰等公司,发展轮胎成套制造设备;支持科瑞石油装备公司、烟台中集来福士公司,孚瑞特石油装备公司、高原石油装备公司、山东陵县宇兴设备公司等企业,发展石油开采勘探、钻井、采油、集输等系列产品以及海洋钻井成套设备。
(二)加快发展十个装备制造领域。
1.加快发展重点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支持重点领域首台套技术装备技术创新,促进全省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引导首台套装备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指导首台套装备企业搞好新产品宣传,大力开拓市场;支持首台套装备企业加快首台套技术装备产业化,尽快形成规模优势,促进我省装备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省财政对我省经认定的重点领域首台套技术装备企业给予一定奖励。2.加快发展高档数控机床与关键功能部件。发展汽车、船舶、清洁能源发电设备等重点领域急需的大型、精密数控机床;掌握一批制约主机、数控系统等产品性能的核心技术;提升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及关键功能部件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水平;形成主机、控制系统、关键零部件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实现高档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与主机的批量配套,批量配套率从5%提高到10%,其中配置国产CPU的数控系统占比达到15-20%。支持济南二机床发展大型精密复合冲压成型数控机床创新平台、五轴联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支持济南铸锻所发展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大功率厚板数控激光切割机;支持威海华东数控发展精密数控龙门导轨磨床和数控立式圆台磨床;支持德州德隆机床立式多主轴数控钻床的研发生产;支持烟台环球机床发展大重型数控回转工作台和立式伺服转塔刀架;支持济宁博特精工发展高速重载精密滚珠丝杠的研制和产业化。
3.加快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发展。抓住国家鼓励发展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机遇,加快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以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实现产品技术升级,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为我省最具优势和竞争力的产业,占据新兴产业制高点。鼓励重点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以及节能环保的轿车、高档大型客车和特色专用车,支持发展环保动力电池、节能电机、变频驱动、变频电动空调、汽车电子等关系整车技术性能的关键零部件。支持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沂星电动汽车公司混合动力客车、纯电动客车产业化,中上汽车有限公司超级电容客车产业化,烟台舒驰客车有限责任公司混合动力客车,东营蒙德金马机车有限公司新能源扫路车等项目的建设和实施。支持山东申普公司动力电池智能控制管理系统、潍坊威能公司环保电源、曲阜圣阳公司电动汽车电池、盛瑞传动公司前置前驱8档自动变速器等项目的建设。
4.加快关键基础零部件振兴发展。加快发展轴承、液压件、泵、阀、密封件等关键基础件,加大技改投入,加强自主研发的力度,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建设“专、精、特、新”企业结构,实现产品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核心技术和生产制造能力,打造具备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零部件产业。重点发展新型轿车轴承、高速高精度数控机床轴承、大功率风力发电轴承、长寿命工程机械轴承;发展高端工程机械及大型设备、农业机械等使用的高压大流量液压件、泵、阀等关键基础件。提升大型铸锻件、加工附具和特种原材料配套产品制造水平。支持临沂常林集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年产60万套重大装备液压主件产业化项目。支持山东哈临轴承公司、山东博特轴承公司等企业重点发展为主机配套的高精度、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轴承产品。
5.加快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鼓励加快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实现由生产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积极培育集成服务商、工程承包服务商,整体解决方案和制造专家服务系统等,鼓励企业从加工、组装向研发、售后服务延伸,提高服务在装备制造价值链中的比重;实施供应链管理优化,建设区域物流中心;鼓励开展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支持山推股份重点发展工程机械领域的融资租赁模式和业务;支持法因数控、烟台冰轮通过设备集成服务,实施为用户交钥匙工程;支持济南二机床围绕高端大型数控机床、大重型锻压设备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老设备的维修、改造服务,培育再制造产业;支持济南复强动力、潍柴动力发展发动机再制造产业;支持省机械设计研究院联合有关科研院所,以机床再制造为重点,加强再制造工程技术研究,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
6.加快发展高效清洁新能源发电设备。抓住国家积极发展新型能源装备的机遇,以引进技术为基础,加快消化吸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核电、光伏发电等一批新能源产品,培育一批新能源产业龙头企业,将新能源产业培育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骨干企业,提高大功率风电整机的研发及批量生产能力,努力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完整的风电生产体系,加快风力发电机叶片、电机、塔架、主轴等部件的规模化生产。发挥重点企业的能力和优势,提升百万千瓦级核电站主管道的生产能力,研制核电关键设备。支持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应用等光伏产业的发展,扩大光伏电池和组件生产规模,提高电池转换效率,建设光伏产业示范工程,加强宣传,推广和普及太阳能利用。支持山东瑞其能电气有限公司1.5MW及以上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山东长星集团有限公司2.5MW成套风力发电机组、山东孚日光伏科技有限公司CIGSSe(铜铟镓硫硒化合物)薄膜太阳电池、烟台台海玛努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第三代AP1000核电站主管道、威海华东数控核电重型精密零部件及成套设备生产加工等项目的研发及产业化。
7.加快大型、重型成套设备发展。立足自主创新,加大科技投入,以大项目建设为依托,以石油、化工、医疗、矿山机器、汽车、轨道交道等大重型成套设备为核心,突破技术瓶颈,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国际化大企业的技术协作和联合攻关,促进一批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制造,提升大型、重型成套设备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制造工艺水平,提高装备性能及可靠性,强化成套集成能力。重点支持山东科瑞石油装备公司超深井石油钻机、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大输液软袋包装全自动制带灌封机、胜利动力集团煤矿乏风氧化装置、山东煤机集团BLZG型立式压滤机、南车集团四方车辆厂300公里以上高速列车、新型地铁车辆和重载货车等项目的建设与实施。
8.加快仪器仪表及物联网设备发展。抓住国内外积极建设物联网的机遇,加强政策引导,依托重点企业,促进作为物联网源头的仪器仪表产业快速发展,加速提升信息技术的融入以及仪表安全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实现仪器仪表向高精度、高智能、集成化发展。进一步完善RFID产业链条,壮大规模,加快发展。支持山东鲁南瑞虹化工仪器有限公司气相色谱仪、山东高密彩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生化分析仪、济南试金集团有限公司万能自动试验机、青岛前哨精密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气动工具花岗石量仪等项目的建设。依托淄博泰宝防伪技术产品有限公司、威海北洋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临沂市拓普网络有限公司、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在RFID领域的技术优势,促进我省RFID产业中防伪标识制作、超高频RFID读写器研发与产业化、RFID技术公共服务平台、高频及超高频芯片封装等项目的建设和实施。
9.加快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振兴发展。抓住国家大力发展3G技术和下一代互联网建设的机遇,重点依托浪潮、海尔、海信、青岛朗讯等行业龙头企业,带动山东省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提高技术研发费用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稳定国内市场,进军国外通信及电子设备市场,重点发展数字程控交换机、光通信系统、路由器、无线接入系统、移动通讯终端、基站以及网络产品和配套零部件,构建完善的通信设备制造业产业链条。支持浪潮集团有限公司安全服务器产业化、海尔集团公司IPv6宽带多模式接入终端研发及产业化、海信集团基于光电混合集成技术的高速并行光互连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浪潮乐金数字移动通信有限公司CDMA手机产能扩大技改等项目的建设和实施。
10.加快节能环保及民生安全设备发展。发展服务于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以及环境污染治理的大气污染防治设备、城市及工业污水污泥处理设备、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设备、规模化海水淡化设备、余热余气发电设备、铅酸蓄电池回收技术与设备等环保节能设备。发展食品、药品、煤矿瓦斯等安全检测设备,重大事故应急救援设备,数字化医疗设备等。支持汶瑞机械发展造纸污水处理碱回收清洁生产成套设备,建设国内领先的造纸制浆环保设备研发基地;支持东方电子发展叠波技术高压变频器系统设备;支持积成电子发展节能管理与节能监察综合信息系统;支持海阳丰利机械发展环保节能无烟燃煤锅炉;支持德州亚太集团发展高效水源热泵机组。
(三)建设七类30个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或基地。
实施重点区域发展带动战略,着眼培植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区,拉长延伸产业链,集聚优质要素资源,促进优势产业迅速崛起,增强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区域竞争力,以点带面推进全局。1.做大做强10个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以重汽、吉利汽车、青年汽车为龙头的济南产业集群,以一汽解放、上汽通用五菱为龙头的青岛产业集群,以上海通用东岳、北方奔驰、烟台舒驰为龙头的烟台产业集群,以北汽福田、山东凯马为龙头的潍坊整车生产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以山东时风、中通客车为龙头的聊城产业集群,以唐骏欧铃为龙头的淄博产业集群,以荣成华泰、东安黑豹、威海广泰空港为龙头的威海产业集群,以山东五征为龙头的日照产业集群。以潍坊义和车桥、常山汽车配件、晨正汽车附件、开元电机等企业为基础,建设诸城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以山东隆基集团、龙口兴民车轮等企业为基础,建设龙口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2.建设7个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积极培育以青岛、烟台、威海为中心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进一步提升造修船综合功能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建设青岛海西湾大型综合性产业基地,高起点推进基地造船区、修船区、海洋油气装备区、重型装备区、造机区、曲轴及轴系区、配套区及军品区建设;建设烟台丁字湾豪华游艇研发生产基地;建设烟台芝罘湾大型化、深水化高端海洋油气装备研发设计制造基地;建设威海石岛湾豪华客滚船、豪华邮轮研发制造基地。发挥滨州、日照、潍坊等地基础条件和自然优势,积极培育新兴造船功能,建设船舶及配套零部件产品基地。建设济宁京杭大运河内河船舶制造基地。
3.做大做强5个数控机床及功能部件产业集群。支持以济南二机床集团、济南捷迈数控公司、法因数控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做强济南数控机床及数控锻压设备产业集群;支持以鲁南机床集团等企业为龙头,以荣获“中国中小机床之都”为契机,做强枣庄滕州中小数控机床及加工中心产业集群;支持以威海华东数控、威海齐全木工等企业为龙头,加快数控、数显木工机床的研发制造,做强威海数控加工和数控木工机床产业集群;支持以烟台环球机床附件厂等企业为龙头,做强烟台数控机床功能部件产业集群。支持以德州普利森集团为龙头,发展深空钻镗床、大中型数控车床产业集群。
4.做大做强3个农业机械产业基地。支持以五征集团、福田雷沃重工等企业为龙头,形成日照、潍坊等市农用车、大中型拖拉机、大中型耕作机械、稻麦、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生产基地。以山东时风集团为龙头,吸引一批零部件生产企业,以三轮农用运输车等优势产品为基础,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强对配套农机具和智能化农机装备的研发,将高唐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农业运输机械生产基地。
5.做大做强3个工程建筑机械集群。支持以山推股份、小松山推、力士德、山东临工等企业为龙头,加快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压路机等工程机械整机和配件产品的发展;支持以斗山公司、方圆集团、鸿达建工等企业为龙头,加快发展挖掘机、叉车、混凝土搅拌机等工程建筑机械,进一步拓展产业链,提高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济宁、临沂、烟台工程建筑机械集群。
6.培育建设济南电工电气高新产业基地。以鲁能集团、国家电力科学院等骨干单位为基础,联合国际著名的大企业,以智能电表、特高压组合电器、非晶合金变压器以及适合智能电网需求的电器产品为主导,在产品研发、制造环节与国际领先企业联手,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含量,适应低碳经济、清洁能源发展需求,推动我省智能电网建设加快发展。
7.做大做强潍坊动力产业基地。以潍柴动力为龙头,加快发展重型汽车、工程机械用高速柴油机和船用、发电机组用中速机以及国IV、国V标准的发动机等产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开发一系列以电子控制和电力驱动为主的核心技术,建立起以混合动力技术为特征的新一代商用车及工程机械动力总成的产品技术平台,力争使产品达到燃油经济性提高30%以上、废气排放减少30%以上、制造成本增加低于30%的综合指标。打造产品功率齐全、配套范围广泛、品种多元化、技术与国际全面接轨的世界级绿色动力研发制造基地。